生命動能小領袖城鄉交流
李美惠
若人生至此為止,我的墓誌銘上會這樣寫:「2008年初曾經做過一件了不起的事,和鍾老師從高雄縣茂林山上帶24位魯凱族小朋友來彰化及台中,接受平地70人組成的臨時接待家庭一起生活三天兩夜,促進了原住民魯凱族和平地漢人互相學習成長及交流,使無數的人願意開始做關心別人,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的事。」
生命動能小領袖城鄉交流在民國97年1月20日~22日舉辦,籌備期約三個月。活動中我擔任副活動長的工作,主要負責對內、對外的聯繫。這三個月期間,因為職務關係,有機會接觸裡裡外外傳來的大量訊息。從登錄名冊的552個直接及間接參與人中,收到最多,也是最需費時回應的訊息是–各式各樣對行程的建議。當提出建議的人了解所有活動的安排是基於「教育」的考量後,除了給予活動高度肯定外,更進而投入珍貴的有形及無形的資源,讓小領袖城鄉聯誼及成長營活動圓滿成功,也願意在未來,支持孩子們不斷創造學習的機會,為世界更加美好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面對近百個人,包含大人及小孩,輪翻地提出讓行程可以更快速、更安全、更方便、更簡單、更多遊樂設施…等建議時,第一次辦大型活動的我,在眾多訊息交流過程中,常會踫觸到自己觀念不通的地方,這時就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鍾老師總是全心全力地指導,讓我可以在當下做整理,學習後又馬上運用服務人群。很多人問:「生命動能是怎麼認識魯凱族的人,魯凱族的家長及老師們怎麼願意這麼信任地將孩子交給生命動能呢?」
城的小孩負責接待鄉的小孩,生命動能三個班的學員及親友則負責接送及照料孩子們三天白天的行程,晚上由宏濬、宏濬的朋友及同學們組成的七個小隊輔分隊照顧孩子們。經費會由想贊助這個活動的接待家庭及認養人分擔。接著寄給茂林老師,宏濬及生命動能有關的媒體報導等相關活動資料,獲得茂林老師們的信任及認同後,一連串驚奇又温馨的城鄉交流旅程就這樣展開了。
卡麥隆.強森說「教育」,意指不斷找尋任何的學習機會。我很清楚短短三個月間,因為這個活動的形成,為自己及身邊的人,創造了無數的學習情境,觀念改變了,一連串「教育」的正在進行式就在身邊發生。行前二天,負責財務的秀英本來她想問老師:是否可以不去換新鈔?新鈔是準備給24個鄉的孩子每人100元紅包,學習麥當勞點餐用的,每個小孩點完餐須將找回的零錢,將紅包及統一發票貼在學習單上,但去換新鈔要時間,排隊人很多。秀英來教室幫忙時,剛好聽到我和鍾老師通電話,聽到我拿著聽筒說:「對,是,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了解,好,再見。」之後,她事後告訴我,她知道不必問老師了,直接去做就對了。每一個安排都有「教育」的考量在,老師的想法專注在教育上面,如果每一點都去問老師,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那樣,問清楚了才做,當然很好。但大部份的時候,做的過程中或做了以後你自然會知道因為...所以...。是一種信任吧,也是對自己的信任,已經看了宏濬及老師那麼多的成功經驗,在自己的夢想上,我也想用用看,學習用更開放的心,來看待及創造生活及生命的意義。事後,發現有幾位「鄉」的小朋友,在學習單上貼著裝著百元新鈔的紅包袋及發票的旁邊,寫著:「小隊輔招待吃麥當勞,所以沒有花掉一百元。」,秀英排隊換的一百元新鈔變成鄉的孩子珍貴的紀念品。每一個細節,要怎麼有創意地做,才會在未來產生驚奇的結果,就看每一個當下是否全心全意地投入囉!
「學習感恩、惜福」是這次活動另一個教育目標,從孩子及大人交回來的問卷心得中,處處可以看到孩子及大人們的感動及感謝之意真情流露在字裡行間。而我則想特別感謝籌備期主動加入支援的家長及孩子們,宗諺、靖恆、靖恩,在課後加入準備城鄉孩子用學習本,獎章冊,一個個核閱名字,幫忙做所有人的名牌,在手冊後面貼上保護膠帶...有了這些小幫手的服務,讓事情進行的很順利哦;感謝宏濬及小隊輔們利用午休及下課時間參加集訓會議,三天活動中努力學習付出;感謝君宜抽空幫忙資料準備;感謝佩欣負責將禮物們打扮的美美的;感謝秀英負責收付款、協助遊覽車、餐廳及各項機動性支援。感恩活動中在背後默默為大家準備餐點及住宿的薰鳯老師、凌軒、淑伶、惠珍、秀鈴、銀珠、接待家庭、花壇教會、新竹台揚愛心社員、老公...等;義剪組的漂亮理髮部隊們;物資組的幼軟;報到組的靜宜;節目組的佑榕、薰鳯、君宜、秀鈴、憶紋;攝錄影組的君宜、翠娟、江忠鵬老師、花裕隆、統一基金會採訪組、朝森、志坤;感謝21組接待家庭提供愛車,擔任司機,當臨時爸爸、媽媽、爺爺、哥哥、姊姊、弟弟、妹妹,讓山上的孩子有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感謝茂林原住民婦女發展協會理事長羅蘇小姐、茂林安親親班張小燕老師、茂林國小范校長、易主任、江老師、吳老師、宋老師促成這次城鄉交流活動。
活動前一晚,秀英在晚上幫忙至9點半離開教室後,我己經忘了我凌晨幾點才休息,六點起床時覺得精神很好,先為自己煮了暖暖的茶油麵線,六點半秀英又出現在教室門口,協助將資料物資載送到平和國小。當天鍾老師、佩欣、秀英及美珍不約而同地幫我買了早餐,大家猜我忙翻了沒時間買早餐,四份早餐的温馨真讓我感動啊!其實,事前的準備早己完成,但就像人生一樣,總是有不斷的變數,有些接待司機臨時不能來,有些小隊輔必須被召回學校團練,甚至到了山上,有四位「鄉」的孩子臨時不能來,任何一個異動都必須思考對每個環節有那些影響,資源該怎麼重新安排運用。當比較大的變數產生時,決定對策前,鍾老師和我討論後,老師會說讓彼此都再想一下,幾小時後再聯絡再定案,希望所有的變數都轉化為對活動更有利的局勢,就像這次活動獲得統一社福基金會特別得獎人,鄉的小朋友黃靖恩所分享的,這次活動有完美的計劃,並且是見證奇蹟的時刻。活動結束了,除了感恩,我和大多數的分享人一樣,都希望有機會還能和大家一起創造再一次的感動和奇蹟。